“健康百家讲坛”之—中医说儿童多动
5月12星期二晚7:28,中医萝卜公益学堂“中医说儿童多动”顺利开展,讲座邀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讲师团的艾坤老师为大家讲解,从认识“儿童多动症”、中医谈“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的感觉统合干预思路、父母该怎么办进行全面分
老师介绍
儿童多动症是什么?
儿童多动症西医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包括了神经解剖神经化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传根源,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临床上以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为主,包括了三大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以及伴随症状,学习或工作困难、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异常。
注意缺陷
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
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对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常常难于完成有条理的任务或其他活动;
不喜欢、不愿意从事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情(如作业或家务),常常设法逃避;
常常丢失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具、课本、铅笔、书或工具等);
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活动过度(多动)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分地奔来弃去或爬上爬下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
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好像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常常话多;
冲动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在活动中常常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
如何诊断
上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有6项、多动-冲动症状中至少有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某些造成损害的症状出现在7岁;
某些造成损害的症状至少在两种环境出现,例如学校/工作场所、家里;
在社交、学业、职业功能上具有临床意义损害的明显证据;
症状不是出现于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亦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如心境、焦虑、分离、人格障碍来解释。
ADHD的影响包括学校表现,儿童学习障碍,少年违法犯罪,终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多动症。
但也要注意,当注意缺陷和多动不是主要原因时,不能随意被认为患有多动症,孩子学习不好不等于多动症,多动不等于多动症,多动症也不等于精神疾病。
中医谈儿童多动
“儿童多动”的病位在脑,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轻微脑功能障碍所致行为问题。
我们可以从天人合一、先天后天、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来悟“儿童多动”。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儿童多动症。“人”即指自身身体,“天”即孩子所处的外界环境。儿童多动症产生的原因需要从天与人两个角度去解释,并针对性给出解决的办法。
父母在孩子发展中相当于孩子最大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天”。父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先天后天
禀赋不足为先天,养护不当为后天。
阴阳学说
阴不足,注意缺陷;阳有余,多动冲动。
藏象学说
多动症相关脏腑有肾、脾、心、肝。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生清,清阳出上窍达于脑。当脾有余时,存于肾,补充肾气,促人体生长发育。
心藏神,主神明。
心生理功能正常,思维正常敏捷,反应快速灵敏,精力旺盛充沛;
心功能异常,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注意缺陷,精神浮散。阴虚阳亢,扰神明导致躁乱不安,多动冲动。
肝藏血,血养神,肝主疏泄、调畅心理情志气机。
肝生理功能正常则血气充盛,脑神清明;肝气条达,情志舒畅。
肝功能异常则肝血亏虚,脑窍失养--注意缺陷,精神浮散;肝阴亏虚,阳亢风动——性情倔强,冲动多动;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情志不畅,急躁易怒。
病因
脑髓受损(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养护不当)
·病机
阴阳失调(阴虚阳亢)
病位
病位在脑,与肾、脾、心、肝密切相关
辩证
虚为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
伴阳亢:心肝阳亢
阴静不足阳亢躁动
儿童多动症要注重预防:①从先天的角度来看,准爸妈们要注意优生优育,保证孩子的“先天”(肾)。②从后天的角度来看,孩子出生后就要注意后天的养护。注重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人”:注意孩子的养护,注意保护孩子的脾胃(脾)。“天”:注意孩子周围的环境,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家长注意带教方法,注意环境因素对孩子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心、肝)。中医的干预措施:中医根据补肾益气、调和阴阳、安神定志原则进行干预。补虚为补先天之肾,后天之脾;养阴则为养心阴,肝阴,肾阴;泻阳有泻肝阳、心阳。方法:中药、针灸、推拿。建议在中医医师指导下,明确辨证后施治。家庭干预:饮食、作息、心理、行为(以静制动)。
中医治疗ADHD的现状
常用穴位
“多动症”感觉统合干预
整合感觉是大脑组织来自身体和环境的感觉,能产生恰当的行为,使身体能在环境中能有效率的运用,使孩子能成功地应对环境的挑战。
整合感觉正常时,大脑接收加工处理感觉信息,做出计划和组织行为、适应性反应,从而产生学习;当感统失调时,感觉调节、辨别、运用功能减退,导致计划组织障碍、适应性反应偏差,因此有学习和行为障碍。
感统失调时要强化感觉输出,提高大脑感觉加工能力,产生适应性反应,促进学习和行为功能,从而恢复正常。
“儿童多动症”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实际上是孩子不能成功地应对环境的挑战的表现。
从感觉统合的角度分析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觉调节过高,产生触觉防御、视觉敏感、听觉敏感,环境中的任何微小的感觉刺激都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分心,不能专注于当前环境的主要刺激,从而表现为“注意缺陷”。
2.感觉调节过低,主要是前庭觉调节不足,这样的孩子总希望通过过度的动作获得头部的运动,寻求更多的前庭觉刺激,从而表现为“多动”。
部分感觉刺激(如定位不明确的轻触觉、不规则的前庭觉、明亮炫目的视觉、声调高且音律不规则的听觉)可使孩子警觉或兴奋。从中医看来,这些刺激可以振奋阳气。
部分感觉刺激(如定位明确的精细触觉、规则的前庭觉、昏暗的视觉、声调适中且音律优美的听觉)可使孩子放松或安静。从中医看来,这些刺激可以蓄养阴气。
从中医“阴阳学说”来看组织感觉统合的干预要点:
1.完全让孩子安静、不活动是不可取的。
2.基于感觉统合的治疗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减少让孩子警觉和兴奋的感觉刺激,增加让孩子放松和安静的感觉刺激。即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阳中求阴、以阴制阳”。
3.设计游戏、建立游戏情境、确保安全,游戏中提供至少三种以上的感觉输入,可诱发孩子适应性反应,使感觉统合正常,改善孩子行为。
感觉统合的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促进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后形成挑战环境的动机,选择更具有挑战的活动,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产生良性的身份认同,认同自己是“优秀的”孩子,持续的促进孩子学习与发展。
父母该怎么办
1.父母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为问题,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些行为并是孩子们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脑的发育问题造成的。要理解孩子,他们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2.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精神创伤。
3.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替代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4.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四个方面(患儿、家长、老师、医师)的相互配合。
活动开展过程中,现场气氛生动活泼,老师和观众亲密互动,赢得了阵阵掌声。至此,萝卜中医公益学堂幼儿系列第十讲圆满结束,我们下次再约!